
项目背景
当前多数展厅仍依赖静态展板与单向视频播放,观众被动接收信息,对复杂展品(如历史文物细节、科技产品原理)的理解浅,且互动形式单一导致停留时间短。某科技馆为打破这一局限,计划通过交互软件整合触摸屏、投影等硬件,让观众以 “操作探索” 方式获取信息,推动展厅从 “陈列空间” 向 “体验空间” 转型,交互软件开发项目由此启动。
客户需求
多场景交互适配:支持触摸屏 “点击查详情”、投影 “手势控模型”、手机 “扫码续体验”,如观众在触摸屏选择航天器后,投影可手势拆解模型,手机扫码能保存讲解视频。
内容分层呈现:按 “基础认知 - 深度探索 - 拓展延伸” 划分内容,避免信息过载,如介绍机器人时,基础层展示外观,深度层解析运动原理,拓展层提供编程小游戏。
低门槛易操作:界面图标直观,操作逻辑贴合日常使用习惯(如滑动切换、双击放大),儿童与老年观众经 1 分钟引导即可独立操作,无技术门槛。
数据可追溯:记录观众交互行为(如热门展品点击量、平均停留时间),生成数据报表,为展厅内容调整与动线优化提供依据。
制作过程
需求拆解与方案设计:团队调研展厅 15 个展区的硬件设备(6 块触摸屏、3 套投影),梳理 20 项核心展品的展示需求,设计 “硬件联动 + 内容分层” 的软件架构,绘制交互原型图。
功能开发与内容制作:用 Unity 开发 3D 交互模块(如机器人拆解模型),用 Vue 搭建前端界面,确保多终端适配;内容团队制作高清图文、动画,将复杂原理转化为 “操作演示 + 趣味解说” 形式。
联调测试与优化:对接硬件设备,测试触摸屏响应速度(延迟≤0.3 秒)、投影手势识别准确率(≥95%);邀请 50 位不同年龄观众试用,简化复杂操作(如将 “三级菜单” 改为 “二级导航”),修复卡顿问题。
交付与培训:完成软件部署,提供后台管理教程,工作人员可通过后台更新内容(如替换展品视频);培训展厅导览员处理常见问题(如设备连接故障),保障稳定运行。
项目作用
提升参观体验:观众平均停留时间从 18 分钟延长至 35 分钟,复杂展品理解准确率提升 40%,亲子家庭、学生群体的复访意愿达 65%,远超项目前的 20%。
优化展厅运营:通过数据报表发现 “航天展区点击量最高”,据此调整展区位置,吸引更多人流;内容更新无需专业技术,工作人员 1 小时可完成,运营成本降低 30%。
强化价值传递:交互形式让科技知识从 “被动听” 变为 “主动学”,某机器人展区经软件升级后,观众对 “人工智能应用” 的认知深度显著提升,实现展厅科普价值最大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