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项目背景
当前医疗场景存在数据碎片化(如血压、血糖等指标分散记录)、设备管理粗放(急诊设备难找、闲置率高)、响应滞后(异常状况依赖人工发现)等问题。我国超 1.9 亿老年人患慢性病,传统管理模式难满足需求;同时国家政策要求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,《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》明确基于传感网络的物联网应用架构。在此背景下,医位通物联网平台项目启动,旨在通过技术整合,破解医疗服务与设备管理痛点。
客户需求
全场景数据整合:对接智能手环、血糖仪等终端与医院 HIS 系统,实时采集生命体征与病历数据,构建动态健康档案,解决数据碎片化问题。
智能预警与干预:识别异常指标组合,分级推送预警(如紧急情况通知联系人、生成用药建议),实现慢病 “监测 - 分析 - 干预” 闭环。
设备精细化管理:通过定位技术掌握设备分布,监测能耗与使用状态,减少闲置,契合政策对设备高效运营的要求。
多角色协同:为医生、护士、家属提供专属界面,如护士端显示重点体征项,家属端查看风险解读,提升协作效率。
制作过程
架构设计与数据采集:搭建 “感知 - 决策 - 执行” 架构,部署 500 + 传感器采集设备、体征数据,采用 MQTT 协议保障传输,延迟≤100ms;对接 40+FDA 认证医疗设备,确保数据合规。
核心功能开发:开发 AI 分析模块,基于 20 万 + 临床案例训练模型,可识别 72 种异常指标;构建设备管理系统,实现定位、能耗监测与状态追踪,支持 120 个月续航定位标签。
系统集成与调试:整合健康管理与设备管理功能,测试预警准确率(达 92%)、设备定位精度(房间级);邀请 10 家医院试点,修复数据同步延迟问题,简化操作界面。
优化与交付:根据反馈完善分级预警机制,增加移动端访问;培训医护人员使用后台,支持数据可视化查看与内容更新,完成全场景部署。
项目作用
提升医疗服务效率:慢病管理响应时间从 1 小时缩至 15 分钟,设备查找时间减少 80%,护士人工巡检成本降 40%。
保障医疗质量:异常预警提前 168 小时,突发状况处理率提升 75%;设备故障预警使停机次数降 80%,患者安全更有保障。
助力政策落地:符合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要求,设备使用率提 12%,能耗降 15%;为 1000 + 医疗机构服务,推动医疗向智能化、精准化转型 。